是艺术水准来衡量《变形金刚》,它都不是一个榜样。之前的《指环王》三部曲、《黑客帝国》三部曲无论是在特效还是情节上都在新世纪头十年为电影业树立了新的标秆,但中国的院线经营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无论这些影片在中国影迷中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但这种吸引力背后所需支付的上百元(以每人50元计,两人观看需100元)的代价远远不如5元的盗版碟和免费下载有诱惑力。加上各有线台的电影频道也分流了一部分成年观众,2007年前,即使是《哈利·波特》和《星球大战》这样在中国具有雄厚群众基础的影片也很难把庞大的“星迷”“哈迷”拖入影院,但积极的改变从《变形金刚》开始了。
《变形金刚》的意义在于让很多久不入影院的70后乃至80后重新进入电影院,对于看着《变形金刚》长大、玩着“变形金刚”长大的一代人,其实连特效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影的片名叫“变形金刚”,于是票价的高低不再重要了,甚至剧情也可以无视。于是,就有了放映中无数次的掌声与欢呼,这其实与影片本身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20年了,又回到了童年”“不管片子有多烂,我就是冲着变形金刚四个字来的”“如果不是变形金刚,我大概不会进电影院”的,在论坛上、在影院售票大厅里,这样直白的言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在把70-80后“培养”成影院派的同时,《变形金刚》也把1980年代的怀旧风吹遍全国。就在《变1》上映之际,素有影视圈第一才女之称的徐静蕾在她的电子杂志《开啦》上发布“我们是花粉,我们是钢丝”的主题,巧妙的描绘出经典少女向作品《花仙子》与机器感十足的《变形金刚》曾带给80年代少男少女的刻骨铭心。而由《变形金刚》全国公映开始,怀旧动漫这个独属于70后、80后的回忆专区,开始从网络的小众话题重返社会主流视野,并日益成为商家质攫金的重要商机。
随着变形金刚热的兴起,80后的怀旧动漫风潮也渐成时尚主流
第一次,《圣斗士星矢》、《巴巴爸爸》、《蓝精灵》、《太空堡垒》的中文图书可以正大光明的以正版身份登上各大新华书店和电子商务网站;第一次,《非凡的公主希瑞》、《布雷斯塔警长》、《变形金刚》剧场版陆续出现在了中央台的黄金时段。电影方面,更是怀旧题材扎堆,从《葫芦兄弟》到《黑猫警长》,从《西岳奇童》到《阿童木》,勾起的是70后、80后对于童年无限的怀念。虽然这些作品中的绝大多数对于已经成为“大人”的一代来说或许已无现实意义,但80后忆童年作为一个时尚话题却在主流媒体上的曝光率越来越高,“老男孩”的自制短片和阿桂的“生于七十年代”Flash短片记述着自《变形金刚》上映以来这股风潮在国内的愈演愈烈。
2009年8月,作为《变形金刚》同门师兄的《特种部队》借《变2》之威再收1.3亿元人民币,虽然从成绩上尚不足以与变形金刚相提并论,但这已是本片在北美之外的海外市场的单一地区的最高票房成绩,再次证明怀旧动漫在中国内地的热度正盛。接下来,今年8月的《蓝精灵》、10月的《丁丁历险记》还将带领着中国观众继续进行着怀旧动漫银幕之旅,而即将开拍的《战神金刚》真人版和已经确定将于明年6月29日上映的《特种部队2》将把怀旧动漫的风潮进行到底。
关键词七:孩之宝
1988年到1992年,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孩之宝仅靠销售“变形金刚”动画片、玩具,就从中国赚取的收益超过了50亿元人民币,而后却退出了中国市场。即使是在2005-2006年变形金刚网络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之时,孩之宝设在香港的亚太分部也是以一种冷眼旁观的姿态看待着这个貌似只是小众的圈子的变化。“孩之宝”这个品牌与中国大众渐行渐远。
2007年,《变1》在内地上映票房大卖,让孩之宝开始蠢蠢欲动。2008年10月,孩之宝终于重返大陆市场,在上海成立了孩之宝贸易(中国)有限公司,这个时机点的选择与变形金刚的关系,大家都心知肚明。2010年的暑期,孩之宝在上海举办了亚洲地区最大的变形金刚中国官方年会,近四千件的变形金刚经典玩具悉数展出,童年经典款式在让已经变成“大人”们的大龄儿童们唏嘘不已的同时,新材料新工艺之下炮制的全新高科技变形金刚玩具也让当年的变形金刚迷的下一代们被俘虏。值得的一提的是,这一次,孩之宝不仅仅是卖玩具这么简单了。图书、服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