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毫无疑义的当属《变形金刚1》。
关键词四:贴片广告
所谓的贴片广告,或者叫映前广告,早已有之,并非《变形金刚》系列的首创。但围绕着贴片广告所引发的前所未有的关注与争议,正是从《变1》上映开始的。自2007年7月10日《变1》上映起,每逢正片放映前,一夜之间,几乎所有厂商的产品全都玩起了“变形”,从打印机到电脑再到家庭用车,全部在“柒柒咔咔”之间成了变形金刚,这其中最让人大跌眼镜的当属中国一汽的重型卡车,基本走的是“擎天柱路线”,广告片尾惊现的一汽标志特写,让全场爆笑。此外《憨豆先生》、《男儿本色》、《天堂口》、《哈5》等近十部暑期档电影预告片也悉数播出,映前贴片商业广告长达20分钟以上,创下了国内放映史上的一个新纪录。
2009年,《变2》上映,各色广告也卷土重来,肯德基、汽车、电信广告一应俱全,20多分钟的广告让一些观众忍无可忍,成都、杭州等地相继发生观众状告影院的事件,央视《新闻30分》对此专门做了报导。贴片广告成为焦点,无形之中也给观众上了一课,了解到这其中的许多玄机--出品方派拉蒙首先喊冤:“俺们没有加载任何广告啊”, 偷乐的是发行商和影院--先是前者插入了其他影片的预告片和其他一些快消品的广告,而后是影院自行招商的广告,这使得贴片广告层层加码,越连越长,终于导致了不少观众的出离愤怒。
所谓的无奸不商,《变3》上映,问题依旧,时间从25分钟缩短到了23分钟,但花样反而更多了。观众在经历了15分钟的冰淇淋、洗衣粉、牛奶、家用电器、手机广告的狂轰乱炸之后,银幕上终于出现一行字幕:请佩戴3D眼镜以后观看以下内容!“终于开始了!”观众们停止抱怨。不过,大家很快发现广告还没完,只不过换成了3D版本: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汽车……23分钟的广告让许多人处于崩溃的边缘。
《变3》正片片长153分钟(含约10分钟的片尾字幕),加上23分钟贴片广告,全片接近3个小时,汽车人初次上路就严重“超载”。影院则善意的提醒,看前最好上厕所,并信誓旦旦的表示“以后一定严加控制”。
关键词五:IMAX
IMAX的中国之旅,当然不是从《变形金刚》开始的,但是IMAX与变形金刚的不解之缘却成为IMAX加快内地市场拓展的重要推手。2007年7月,《变1》上映时没有IMAX版本(北美也没有配置),让一小部分超级影迷多少有些失望,但老实说,当时的IMAX在国内的影响力是微忽其微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IMAX是何东东。但随后事态的发展便有了转机。
2007年的9月21日,在普通2D版本已基本下线的情况,IMAX版开始登陆北美和全球部分地区,继续《变1》的抢钱之旅。《变1》普通版在国内的大卖,让国内屈指可数的几家拥有IMAX影厅的影院看到了商机。经过特批,当时北京唯一的一家可进行全天候IMAX商业放映的华星UME影院以超过100百万人民币的代价买下了IMAX版《变1》的胶片拷贝播映权,于2007年10月2日零点起映,虽然最后的收益一般,但此举已经破了许多先例。18米的擎天柱顶天立地,女主角脸上的毛孔也清晰可见,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更直接催生了IMAX在中国的第二拨圈地行情。到2009年6月24日《变2》上映前,中国内地的IMAX影厅已从原来仅有的6家上升到16家,而许多影院之所以抢在《变2》之前完工,其用意不言而喻。
《变2》作为贝导第一次采用IMAX专用摄影机进行拍摄的商业大作,当擎天柱手持火焰双刀大战狂派军团、大力神咆哮组合的全景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时,那种震撼真的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这些给力的镜头成了《变2》为数不多的亮点,当然也为IMAX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IMAX版《变3》购票队伍延伸到大厅外面
此次,《变3》又携IMAX 3D版前来抢钱,势头更猛。全国31家IMAX影厅同时开映,仍然难以应付潮水般来袭的观众,在无锡,一张IMAX影票被黄牛炒到了2000元一张,在北京的一些IMAX影厅,新近加开的凌晨1:25放映的IMAX 3D版《变3》照样很抢手。《变3》在内地首周末的4亿人民币票房中,IMAX版本便贡献了2380万。IMAX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到今年年底,预计会在中国开设至85家IMAX影院。这应该算是变形金刚在抢钱方面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变形金刚》让久不进电影院的70后、80后重返电影院,而且还不止是一次
关键词六:怀旧动漫
无论是从商业视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