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图可见,G1淤泥在背部并没有明显水口,而KO的水口则相当明显。黄色箭头标注部分。
注:上图为G1淤泥与KO的电镀部分内侧对比
G1淤泥与KO淤泥最大的区别出现在这个部分,注意G1淤泥的电镀部分内侧依然有清晰的纹路和刻画,而KO淤泥的电镀内侧则完全光滑无任何纹路修饰,请大家在比较和鉴别的时候注意这个最大的不同点。
注:上图为G1淤泥与KO的电镀侧边对比
G1淤泥和KO淤泥的电镀胸侧边也有小小的区别,注意上图黄色箭头指出的部分,KO在侧边没有水口,而G1的水口在这里。KO的侧边多了一个方形的小凸起块。
注:上图为G1淤泥与KO的手部对比
G1淤泥的手部纹路清晰,KO的则对比起来显得不够有力。
注:上图为G1淤泥与KO的尾部对比
尾部是恐龙很难保存的一个部分,G1淤泥的尾部采用的固定钉为圆钉,而KO淤泥则采用相对的平钉来固定尾部转轴,这一点细小的区别还请留意。
关于电镀部分的技术工艺ACTOYS 小龙给出了更加详实的介绍文字如下:
KO的电镀是铜铬不锈钢电镀,早期的台湾D版采用的也是铜铬电镀,特点是强度高、几乎不会磨损(只会生锈),Z版中除了南海老威以外其他的G1版本都是用的容易磨损的涂料电镀。铜铬电镀在具有高强度、高亮度、防磨损等优点的同时,对环境和生态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漂亮的电镀背后是大量使用剧毒氰化钾作为电离媒介,所以这种工艺只存在于早期和非正规的厂子,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颁布,严格限制铜铬电镀的生产,而采用无毒氯化钾作为替代的涂料电镀成为挂牌厂子的主流,但电镀的质量和铜铬电镀是没办法比拟的。
注:上图为G1淤泥与KO的腿部内侧对比
注意上图中几个比较明显的区分,黄色箭头指出的固定腿部可动的螺丝,G1的螺丝小很多而KO所才用的螺丝则很大。另外注意黄色箭头之上,我没有在图中标注的部分,G1的三个圆孔连接,而KO则出先了一个比较大的孔。
注:上图为G1淤泥与KO的大剑对比
注:上图为G1淤泥与KO的大剑对比
注:上图为G1淤泥与KO的大枪对比
注:上图为G1淤泥与KO的导弹发射器对比
从上面两副图片很难找出G1淤泥的配件跟KO的配件之间的区别,不过水口的位置,纹路刻画的清晰程度还是可以帮助朋友们判断出区别。
注:上图为G1淤泥与KO的导弹对比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G1淤泥的导弹是金色,而KO淤泥的则为银色,由于笔者对于G1淤泥的版本了解不多,不知道是否会在G1时代淤泥有金色导弹和银色导弹的区分,就跟G1磁带蝙蝠精一样,所以还请比较过多个淤泥版本的朋友帮忙补充和指正。另外注意上图中导弹的水口位置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
【评分】
与KO的钢索一样,后期出现的KO淤泥在质量和做工上要比飞标等前作进步不少,而在没有G1淤泥做为对比的情况下,迷友的分辨会更加有难度,此文仅能够对G1淤泥和KO淤泥之间的鉴别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由于版本众多而无法进行一个完整的对比,所以还希望大家集思广益互相了解和增进与提高KO的辨别能力和知识。总结起来KO淤泥和钢索已经能够给新老玩家造成不小的麻烦,主要是分辨的麻烦,如果手边没有G1实物比较起来还是难度不小,不过KO现在还没有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是金属部分的上漆,旋转部分固定轴的螺丝,以及水口的位置等等,大家有心的话细加分辨还是能找出主体上很多的区别的,但是在配件上如果没有G1实物对比就难度很大了。
主体仿真指数:★★★★
配件仿真指数:★★★★☆
纸品仿真指数:★★★★
【结束语】
在KO满天飞的今天,TFE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清新感,既大力金刚之后,我们又看到了MINI还听到了大都市发布的消息,真心期待TT在开发和延续这个系列的时候,继续给我们一些惊奇和欢喜。期待在2009年我们能够看到TFE的大力神,机器恐龙的身影,而从已经发行的作品比如大力金刚,山猫等等作品来看,TT似乎有和KO暗自较劲的势头,不管怎么说对于迷友来说都是好消息。
继上一篇KO钢索篇以后,这次推出KO与G1对比之淤泥篇,再次感谢北京的迷友Accton朋友无私的提供KO样品给本人比较和鉴别,并且在禁言期间关注文章的进度和提供帮助。也希望拥有KO飞毛腿,开路先锋,千斤顶,幻影等等物品的朋友如果可能的话,友情提供KO样品给本人做评测和对比,本人愿意承担一切物流费用并在评测完成以后原物归还。最后,也希望更多的迷友为TF这个大家庭贡献出宝贵的文章和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