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主体换包装或产地或颜色,再次细分还可以分为:
美tm初无热感版(普版、加版)
美tm
美R(普版、邮寄版)
日初(初版、vsx礼盒)
日普
再见礼盒
16s(普版、限定版)
Ce(普版、限定版、透明版)
Dw
Tfe
编年史
法mb版
墨西哥iga版
南海(基于美R模具)
老d(基于南海模具)
新d(基于16s模具)
Mc12黑(日版、gig版、台D)
Mc12灰
Mc13(日版、gig版)
(以上为我所知道的所有版本,共28个版本)

上图外包的区别就显而易见了,由于tm初版和tm普通版包装无差异,因此不重复举例。共27个。
######## 版本识别工具表 ########

从上图可以看出比较特殊的是,美版在mc13的基础上取消了弹射,保险滑轨由于工艺或是成本的原因将凹轨变成了凸轨。而日版除了使用mc12做为基础无电镀、蓝腿之外,初版也使用了美版保险滑轨凸三角的设定,但从普版开始就改成半圆了,加厚的目的大概是因为由铆钉代替螺丝后能够在装配的时候承受更大的冲击力吧。而上表还未提到的,比如老d实际上是全塑料版的,而且手臂滑杆、拳头、小腿也都是红色的塑料,与其他版本区别很大。还有一个未提到的就是老威小臂上的p38图案,在两个d版中都是省略的,这点也是快速判断老d的方法之一。当然如果接触得多,能接触到实物,老d一眼就能看出,无论是细节还是质感。图片的话也是有比较显著的特征的,红腿红手啦,橙色枪头啦等等。
######### g1威震天主体图鉴 ########

看到这里过瘾了么,兄弟?还不够?那好,来和我一起疯狂吧。。。。。
———— 疯狂篇————
######## 工艺变化 ########
整体装配的变化

左侧为元年,右侧为复刻
无论是出于工艺的改善还是成本的考虑,从复刻开始,大量的螺丝固定设计,被铆钉替换。这样的设计使得固定更加牢固但同时变得不可拆卸了。尤其铆钉使用不当的时候,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失误,后面会提到。

手臂装配的变化

从上图可以看到手臂部分装配的演变,从最初的螺丝(对应三角滑轨),到外侧嵌入圆头铆钉(对应半圆滑轨),到最后内侧嵌入平头铆钉。
######## 细节变化 ########
1、 枪膛的区别

上图为有弹射功能的老威枪膛内部构造,而取消了弹射功能的枪膛内部也在不断变化,见下图:

上图为取消弹射设定的枪膛内部,起初只是把推进子弹的滑块连同弹簧摘除了,后来在此基础上加固了滑块挡板,使它和对面连成一体。
1、 装弹槽的区别

如上图所示,结合刚才说到的问题,在美版初期,仅取消滑块的情况下,上方装弹槽内的卡子并没有改动模具,而当改动滑块挡板的结构之后,上方的卡子也取消了。还有老d做得更绝,直接一块完整的塑料挡住完事。
1、 脚底纹路的区别

通过观察,老威脚底金属上的纹路也有所不同,我们放大看一下,注意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