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货初拿到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头雕的确太老了。虽然多数的陆战队员非常年轻,但同样,在一些陆战队
中,30+年龄段的士官也是存在的。略微年轻些的头雕更具有代表性,毕竟陆战队员的年龄普遍都在20
岁左右。
其实看到头雕后印象深刻的是头雕宽厚的下巴,让我想起HBO记录片The Battle for Marjah中的capt.sparks,陆战队6团1
营B连的指挥官。

穿戴好头盔后的样子。略微展开的嘴唇很传神。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细节的刻画。让整个面部表情极富神
韵。
普通陆战队员则是非常年轻的。背景人物的黑色平角裤?
AN/PRC 343 RADIO WITH HEADSET
之前已经出现在前作中的老面孔,不过对送话器材料做了改良,更细的金属丝效果不俗,而整套系统的线缆也和RANGER中的材料一样,更细,当然也需要更小心,太用力处理是很容易拉断接头处的。
LWH盔同样是老物,预先装配好的NVG MOUNT省了不少时间。
两侧的皮质连接配合悬挂系统的调整外观有了改进,不过受限于工艺及材料,相比真实大小上还有差距。细心整理后效果可以接受。
后部护垫材料也有所更新,USMC LOGO这次印的牢靠了一些。前作实在太容易脱落了。
而真实的LWH悬挂系统除了绿色之外,也有类似CB色的。
The.Battle.for.Marjah片中Cpl。Hillis的LWH头盔的悬挂系统。
ESS Profile NVG goggles ,除了USMC,陆军、空军和许多北约军事单位都有采用。提供超宽视野,在不牺牲尘土过滤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兼容夜视装备,2.8mm聚碳酸酯PC镜片提供了眼部对冲击的保护,同时100%的过滤UVA/UVB,风镜周围设置有通风透气槽孔,配合镜片内侧防雾涂层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镜片的起雾。
风镜固定带换成了轻薄的弹力织带,同时增加了筒形的保护套。但对比原品,采用弹性材料的保护套在还原外效果上还有改善的可能。
海军陆战队通用作战服(Marine Corps Combat Utility Uniform )
今次的重头戏,值得关注的特色装备。
提到USMC MCCUU,就不能不提它的鼻祖,加拿大陆军在上个世纪开发的CADPAT数码迷彩。加拿大是最早整建制装备数码迷彩的国家,整个计划始于1988年而数位迷彩图案本身研究成功于1995 年,其研发的主因是希望能发展出一种可以取代旧式OG 橄榄绿作战服Combats ( Oliver Green )的新式迷彩.在经过无数其他迷彩的试用后军方决定研发出一种用最新科技和影像科学做基础的新型迷彩.研判一开始加拿大军方先决定此迷彩将会主要使用在那些地域和环境.加拿大军队主要活动的地区为北美和欧洲( 基于加拿大是NATO )的一员;所以军方决定使用北美和欧洲翠绿的森林颜色为主.颜色的季节采春,夏,秋,的树林颜色。 CADPAT分为温带丛林(TW)和沙漠(AR)两种,而经过测试,在200M之外,CADPAT TW比起一般的OD迷彩减少了约40%被发现的概率,而NATO对各种现役迷彩的评估,也表明CADPAT是最好的温热带迷彩。
穿着CADPAT AR迷彩做战服的加拿大士兵。
CADPAT(TW)
CADPAT的精髓在于像素化的完整,也就是说在电脑上产生的数位图样,必需精确地被复制到生产军服或装备的布料上(这也使它具有对抗红外线夜视的能力),而后来加国军方更参与了北约研究最佳城镇迷彩的计划。
随后美国海军陆战队也考虑采用CADPAT这类迷彩;但由于专利注册为加拿大政府所有,因此改为经由双边军事交换协议,让美国海军陆战队利用以电脑产生的数码形态像素,创造出陆战队自己的迷彩MARPAT;MARPAT共分为森林.沙漠与城镇三种。
MARPAT的细节
之后,由海军陆战队系统指挥中心(MARCORSYSCOM)和陆军人员生化指挥中心(SBCCOM)设计了具有防远近红外探测功能的数码迷彩作战服,于2001年6月正式成为了制式作战服MARPAT MCCUU。之后,最初生产的30000套于2002年2月正式下发,整个的换装在2006年结束。至此,彻底淘汰了之前使用的丛林迷彩和三色沙漠作战服。
MARPAT MCCUU由四种深浅不一的色块进行混编构成迷彩图案而成。考虑到战场上的需求,除了在胸前的口袋改用魔术贴以外,袖子部份的钮扣也改缝于内侧,以避免勾扯,甚至针对裤子的臀部与膝盖进行强化(能与护膝整合),而材料则使用50%的尼龙与50%的棉。材料是平面斜纹布料,加上50%的尼龙和棉的质地,是非常厚实的。
从版型看,这次的MCCUU非常理想,上衣秉承SS剪裁的风格,足够宽松又不显得过于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