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介绍】
VF-17 Nightmare(梦魇),是于动画超时空要塞系列里的一款三段变形可变式战斗机(Variable Fighter ,缩写即VF),在1994年的作品《Macross7》中初次登场。
VF-17是通用银河公司开发的特殊作战机型,当时的统合军主力机种VF-11考量到操控适易性而必须牺牲 部份性能,故无法担任特战机种进行精密攻击,于是军方计划设计开发一款拥有高匿踪性的特殊机种。 最终设计机体为了减少雷达侦测面积因此设计出呈现三角形的特殊外观,因优异的匿踪性及机动力而被 称为“梦魇”。2037年时Macross7船团的特殊防卫部队——“钻石武力”(Diamond Force)小队即配 置了VF-17S。
A.D2026年,统合军发动S-VFX(特殊作战机)计划,军方并没有按惯例进行竞标,而是直接委托通用银 河公司(General Galaxy)为其开发新型战机,机体开发代号“YF-17”。
通用银河公司的前身OTEC社,并不是作为专门的航空工业公司成立的,他成立时的任务是修复ASS-1, 可以说是一个O.T.M技术的研究机构。通过对ASS-1的研究OTEC掌握了各种先进的O.T.M技术,改组后的 通用银河公司自然继承了他的遗产。因此通用银河开发的机体都会使用对当时来讲过于先进的技术而使 人感到实验味道很重但缺乏稳定感(这个规律大家在看其出品的各种机体时就感觉到了吧)。但是统合 军就是因为看中了通用银河技术上的优势,所以直接委托其开发特殊作战用VF。
实际上,统合军在第一次宇宙大战结束时就开始注意到特殊任务专用机的重要性,因此在2011年就提出 过局地战专用VF的开发计划(VSFX计划),此计划的产物就是VF-3000和VF-5000,而第二代主力战机 VF-4也是以宇宙战为重点的准泛用机种。但是局地战用机强调的地域性,并不是相对于专门任务开发的 ,在执行特殊任务是仍然力不从心。因此统合军开始有了开发对应特殊作战要求的专用机的想法。2025 年,GVF计划通用银河的竞标失败机体VF-X-12改名YF-14(正式生产后的编号为VF-14)作为特殊作战机 继续开发(由于涉及到军事机密,对外宣称的编号是“YF-12”)。但是毕竟作为替代品的过渡机种, 军方已经预见到VF-14不可能完全胜任特殊任务的需要,因此在次年(2026年),正式发动S-VFX特殊作 战机开发计划,开发真正的特殊作战机体。通用银河公司开始了其成立以来第三台VF——“YF-17”的 开发工作。
2035年,经过长达9年的研制工作,YF-17试验机终于出厂试飞。YF-17,一台从外形到内部结构完全不 同于其他公司机体的VF,虽然给人的感觉非常怪异,但是也由此形成了通用银河自己的风格。作为对敌 方中枢进行重点攻击的宇宙战特殊攻击任务用VF,YF-17拥有两个55,000 kg推力的FF-2100热核爆发涡 轮引擎以及超过三十个机体姿态调整火箭,这种从VF-15以后成为制式装备的爆发引擎使YF-17完全脱离 了推进剂的束缚,最小限度的推进剂就能产生VF-11两倍的推力,因此能轻易的超越 VF-11和VF-14在太 空中的性能。YF-17凝结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而其本身的最大特点是他菱角分明的多面体外形,因为 YF-17是史上第一台追求“隐形”效果的VF。VF-17采用被动式隐形方式,利用机体的多面体设计以及特 制的涂料来吸收、散射雷达波,让敌机无法轻易以普通雷达侦测到 YF-17。黑色涂装更让敌人在广大的 宇宙中容易失去YF-17的踪影。不过这个技术并不是O.T.M技术,而是完完全全的地球技术,并且很早之 前就在使用,但效果不是很理想。通用银河结合了O.T.M技术,终于使特制涂料性能大幅上升,并且对 次元探测系(比如Fold反应探测)也拥有一定的隐形能力。为了保证隐形型,YF-17将外挂用的燃料槽 设计成直接纳入机身内,武器也都是内置式,如此使机体变的大型、重型化,牺牲了运动性、加速能力 ,非流线型的机体在大气圈内会造成大量阻力并且拉下极速,因此YF-17不适合在大气圈内运用。YF-17 也可以搭载 FAST Pack 或是电子战吊仓,但为了维持隐形性, 一般不装备FAST Pack,只有需要额外 推力时才会装备上。YF-17上还有一项尖端技术是虚拟座舱,是YF-19上装备的虚拟座舱的原形(如果说 YF-19上是真正的全周显示器,那YF-17上的只能算是GP-03程度的全周显示器),这种在驾驶四周遍布 显示屏显示全方位状况的设计在Super Nova以后成为制式装备(YF-21由于使用BCS&BDI系统而没有使用 虚拟座舱,但改进后的VF-22上仍然没有使用虚拟座舱,不免让人感到有点意外)。
2037年中,YF-17通过统合军审核,正式命名为VF-17 Nightmare(噩梦)开始量产,全面取代过时的 VF-14,其攻击力以及机动力得到了相当高的评价。但是由于VF-17技术含量过高,造价昂贵,操作性和 整备性恶劣(这些缺点在10年后才变的不明显),因此在各个船团、殖民星球、基地里多数只分配六到 十二架左右。而且作为特殊战用VF,这些机体只分配给作战能力、智力、体力、判断力、技量、人格都 极其优秀的顶尖飞行员使用,所以各部队的飞行员都以能使用VF-17为荣。VF-17和其他VF一样也有各种 版本,初期量产型VF-17A数量不多,正式量产的版本是VF-17D,配备了FF-2100X型发动机。VF-17C则是 改良了航电设备的版本。VF-17S是分派给小队长用机种,配备四具头部雷射,并且提高推力,VF-17T 是双座型训练用机,这些都是惯例。
2041年,Super Nova计划结束,和VF-X-12的命运一样,竞标失败的YF-21从AVF变成了S-VFX的后继机种 ,第二年,改良后的VF-22 Sturmvogel II(风暴鸟II)成为新一代的特殊作战机,但是和当年的VF-17 一样,技术含量过高,造价昂贵,因此几乎没有人愿意使用这样一台优秀的战机,而相对来讲不输新式 战机的性能以及低生产、维修费用的VF-17变的非常吃香,而通用银河和其他的技术部门适时的提出了 VF-17的强化方案,如Macross7上的技术人员研发的重型雷射模块(红色的BEAM GUN套件),作为VF-17 的选装武器,其中包括了重型雷射以及高密度电容器。替代弹匣装在机枪上时可以发射一发强力雷射, 能够穿透大多数的机体。但是重型雷射模块有相当多的缺点,如只能发射一发,以及占用掉预备用弹匣 的位置。通用银河则在2045年给VF-17加装了与AVF相同的Pinpoint Barrier系统。因此VF-17仍然能在 军队中存在了很久。
VF-17系列至停产为止各型总计718架,仅少量配置于殖民星与移民船团为部分特殊部队使用,主要是因 为追求高性能导致操控性不佳、后勤维修不易,且单价过高;此类问题在之后降低性能的量产型VF-171 获得解决,成为一些船团的主力配置。VF-171虽然简化匿踪性能,但是由于2050年代航电及动力技术的 发展,整体水准甚至不比2020年代的VF-17弱,后期MF船团更改造出针对性强化火力(重离子光束炮等 )的VF-171EX型等衍生机。
【模玩点评】
YAMATO VF-17系机体细节很足够,变形复杂而有趣!材质比较结实放心,基本上都运用了金属关节结构 ,松紧适度,手感不错(除了尖尖好多要小心!)。肘炮是17特殊独有的设计,可惜要是能制作成金属 感觉的肘炮就更好了!双腿和踝部众多关节可以达到8字脚的良好动作且双脚站稳而接地性满意!从F形 态短小厚重的样子变形到G形态明显体型越来越庞大!机身为其SP预留了卡扣,而加装SP后使个形态也 更显丰满,结实和服帖,SP件的炮和导弹仓可动,提供了还原感和玩点。只可惜Y社未能推出可更换的 BEAM GUN附件,以及专用于17的FOLD BOOSTER连接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