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什么,在懵懂之中走过一大半的时候,我们丝毫不再怀疑,2008年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凡事皆有可能。TF之外整个中国地区经历了无数的苦痛与灾害,雪灾,地震,楼市的震荡,股市的暴跌,奶粉事件,只要跟中国这个名词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不可能,都有可能变成可能。
不是吗,还有什么比百年一遇的地震灾害更让人觉得后怕呢?还有什么比股市从6000多点跌到1000多点更觉得诡异呢?还有什么比奶粉事件带给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更大的伤害呢?跟这些事情比较起来,一个在上海某作坊生产出来的一种高度仿真的G1仿真品我们称为KO的作品就不足为奇了。在这个让所有中国人负载了悲痛和压抑的年度,让我们尝试用一种轻松的心情来讨论TF吧。
如果说TFE系列推出大力神是所有钢丝们众望所归的梦想的话,那么提前到来的KO版大力神则让人啼笑皆非,也许在这篇贴子里将KO跟TFE相提并论实在让正版有点没面子,不过如果不是KO的穷追不舍或者叫做先发制人的高仿那些大热的角色,TT社的TFE系列也不会着急一个一个的复刻那些迷友们遥遥无期等待了几十年的作品了。我所言的啼笑皆非也正因此了,喜的是KO一出,TFE按照规律当不远矣,悲的是KO大力神的出现,让无数G1的大力神又将跟随那些无法分辨的配件或者替换掉的部件而明珠暗投了。
在KO推出大力神不久,市场上相继出现了KO版的照相机,千斤顶,飞毛腿等等还没有被日复或者美复的KO角色,加上幻影,大力神以及昆虫和MINI这些已经被KO的作品,这些KO的作品皆为市场认同度高,热门和受欢迎价位比较有利可图的角色。虽然文章所带来的氛围是轻松的,但是还是不得不提到,KO的初衷就是利用G1热门角色没有复刻而高高在上的价格空间来赚取暴利,而不是KO的幕后推动者或者枪手们所宣传的,让你用复刻的价格购买到自己玩不起的G1角色。特别是初涉KO的新人朋友们,KO只是一件玩具仅此而已。
这篇文章,我将分为包装和制品,六个角色,配件篇来让KO大力神与G1大力神详细对比,其中图片中不同之处均用黄色箭头标注和注释。
【特别说明】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次用来跟KO大力神进行对比的小版本号为“2”的G1大力神,六个成员的铭文全部带有“创作.著作物”并且版本一致,由于没有外包装,所以初步判断日版日产的可能性大于美版日产。而KO大力神的六个小成员铭文混乱,玩具本身也没有用于区分小版本区别的小号。但是由于G1大力神版本之间的差异,此文不排除将比对版本之间的区别带入到KO与G1的对比中来,此文所对比的详细图片仅供参考,请不要引用此文作为购买G1大力神辨别的唯一参照。
由于KO版大力神所采用的原型有可能分别来自于-美版,日版,中国南海 等多个小版本,所以不排除对比评测中KO跟G1的细微差别实际上是G1版本本身之间的差别。KO所引用版本的混乱也跟本文的严谨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这里强调此文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要作为完全借鉴评判和区分KO与G1大力神的唯一标准。手中有多个G1大力神版本的朋友,不妨阅读此文以后,在文中帮我补充究竟图片里揭示的是版本差异还是KO跟G1的差异。
【人物称谓】
本文所采用的中文名称跟英文对照部分如下:
大力神-Devastator
吊钩-Hook
搅拌机-Mixmaster
清扫机-Scavenger
铲土机-Scrapper
拖斗-Long Haul
推土机-Bonecrusher


具体对照表连接可参照TFCLUB官方站点地址:
http://www.tfclub.com/bios/g1_decepticons/decepticons.htm
【包装纸品篇】
在KO大力神整套发售之前,外包和纸品贴纸就已经提前发售了,很多收藏和保存G1的朋友都有购买KO大力神的内外包装回去保存自己的G1大力神。下图就是KO大力神的外包图,其中大力神右手握枪的那一条边G1版包装为灰边,有心的朋友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G1大力神的外包图片。

下图的两个黄色箭头标注了区分和不同

下图比较清晰的给出了局部的包装细节图












手里面有G1外包的朋友,可以详细的对比一下这些细节部分的图片,希望你们能够通过回帖给所有阅读的朋友们带来帮助。


贴纸以及红卡和海报部分
贴纸是最早被KO的大力神的配件部分,市场上充斥着用KO大力神贴纸修复成色的G1“作品”。不过这种贴纸在遇到水以后很容易脱落,无法像G1的贴纸一样历久而新。需要补充的是KO大力神六个成员的出厂贴纸都没有贴随礼盒一起发送出来,需要自己贴。

组合说明书可以找出差别的细节不多

其实最可怕的就是这些纸品了,印刷成本低廉但是赚取利润高昂

比较有趣的事情是,左边的正版说明书遗漏了蓝色胸甲注意黄色箭头
纸品和包装部分,外包比较容易发现差异而内包就很困难了,特别是这张组合说明书本身就少见而且价格高昂,如果不是从纸品偏光滑和有G1说明书比较,很难区分。

内包如图,做的有模有样几可乱真
需要总结的是,包装和纸品没有G1纸品表面的粗糙感,光滑这一特征就足以让你怀疑手里的纸品是否属于G1。但是通过EBAY和TAOBAO 等单纯以图片介绍形式为交易主要形式的网络交易,个人建议高昂的G1收藏品还是见面交易稳妥起见。
【成员篇-吊钩HOOK】
吊钩是组合成大力神的胸部,我们从这里开始介绍,从对比外观的图片,你几乎找不到KO吊钩跟G1吊钩存在什么样的差距,看起来真的很美,但是吊钩可是组合一个大力神最关键的成员,KO版比较致命的缺陷也出现在KO吊钩上。



在从各个角度比较完吊钩的区别以后,我们还是通过细节来比对G1跟KO的差别,按照习惯我将G1玩具放在图片左边的位置,将KO放在图片右边的位置,并且照例打上KO的LOGO以正视听。

吊钩车头的不同之处
注意上图所现实的G1吊钩与KO吊钩不同之处,两处黄色箭头的对比可以发现,我所采用比较的G1吊钩车头部分与KO吊钩车头部分有着明显的差异。

正面和电镀部分比较
KO吊钩的面部刻画细腻,一改KO恐龙作品的弊病,面部不再模糊不清,相反在个别成员跟G1的对比上让人汗颜。

上图中连接杆脱落是KO吊钩的通病
从拿到第一批礼盒装KO大力神的朋友们反馈,KO吊钩组合用金属连接杆容易脱落是通病,而且即使安装好了以后,在组合中也无法负载手臂部分的承重。

KO吊钩跟G1吊钩车头对比
注意上图两个黄色箭头部分的区分,G1的线条更款更加清晰。在轮子部分,G1的轮子孔洞更大,而KO的则更小。注意轮子的固定金属轴部分,G1的直径宽了很多,而KO的直径比较起来细了很多。

注意比较内侧的螺丝
KO吊钩的内部螺丝没有采用黑色螺丝,而是银色的,由于螺丝比较好更动,所以此图只能说明这批KO吊钩情况如此,也许在后面的改进版中会改动为跟G1一样,所以上图的比较仅供参考。

转角处的细节区分
上图中黄色箭头标注的转角部分,G1吊钩为弧线的而KO为比较方正的拐角,这个区别在KO制造模具的时候就已经与G1区分开来。





上面为人形形态的对比
【成员篇-拖斗Long Haul】
拖斗是我觉得整套KO大力神里最为逼真和难以鉴别的一个角色。不像其他角色有很多一眼就能区分的特征,后面的详细图片对比跟前面很多KO跟G1的巨大区分比较起来,有点鸡蛋里面挑骨头的味道,区别实在比较小。







拖斗车头的对比
在拖斗的车头的对比图片里面,我们并没有找到传闻中用车头孔距来区分KO和G1的区别,起码我没有找出任何足以一目了然的区别。

拖斗铭文位置和文字的区别
最让人费解的事情是,六个KO成员铭文所出现的位置都区别G1。如果说过去KO在模仿G1的铭文方面还存在字体或者凸凹度不够的区别,那么KO的工艺水平日益改进的今天,大相径庭的将铭文放在与G1完全不同的位置着实让人摸不着边际。

对比很难找出不同点

拖斗头部和烟囱的细微区分
对比上图可以看出,黄色箭头标注的微小差距就是区分KO版拖斗跟G1的区别。反观KO拖斗的面部刻画比较G1更加细腻,这样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另外六个成员的不同部分。

手部的对比

翻斗内侧细节的不同点

注意车底部的细节差异
G1拖斗的车底部黄色箭头标注的细节为圆弧形态,而KO的比较起来则不是圆弧状,这也算是一点小小的区分。



【成员篇-搅拌机 Mixmaster】
搅拌机的车头电镀新的可以让你不忍心将它放到KO的行列中去,G1搅拌机20多年的保存难度很难让人碰到可以让人爱不释手的成色了。





上图对比搅拌机车头电镀片的厚度


对比KO跟G1两个版本螺丝内孔的不同
注意上图中搅拌机车头电镀片的厚度,G1的厚度略厚于KO版。而搅拌机侧面两个螺丝孔内的不同点也是区分的办法之一,注意上图中黄色箭头指向的位置。

这批KO搅拌机尾部螺丝的细微差别
跟吊钩的情况相同,使用银色螺丝并不能完全标记KO跟G1的不同,或许下一个批次的KO的搅拌机在螺丝的使用上又会完善一步,另外一种猜想是这种平头的黑色螺丝KO的生产方不够用或者造价略高于银色螺丝。

搅拌机面部刻画的对比,KO更加细腻


搅拌机铭文部分对比
铭文部分在前面提到过,KO的铭文位置似乎有意跟G1不同,而且铭文内容差距比较大。另外一个黄色箭头“2”标注开孔的宽度不一样,注意观察。



【成员篇-清扫机 Scavenger】




清扫机面部比较

电镀部分的印子可以区分

注意用于组合的金属连接杆的细节差异

车头处一个很细微的区别

车尾处一处很细小的区分


注意上面连续两副图片中不同之处


铭文方面的差异,跟它单体一样


清扫机又名秃鹰,南海版挂卡的称谓方式之一,从清扫机的铭文文字跟拖斗以及搅拌机的不同之处来推断,如果KO要动用G1的模具来开模制造,那么找到的模具可能来自于不同的版本,KO清扫机在握小枪的小孔的孔距也跟G1不一样。
【成员篇-铲土机 Scrapper】
铲土机的区分难度比较大,除了顶棚,其它部分的仿造差别甚微,区分难度特别大。






注意上图黄色箭头的差别,KO为空心

顶棚为最容易被人鱼目混珠的配件
注意铲土机的顶棚细微的差别,G1的带有小小的三角箭头,而KO的顶棚连接杆顶端为空心的。

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铭文方面,位置跟G1一致
从KO铲土机的铭文来看,既有HASBRO又有TAKARA字样,原模来自于美版的可能性比较大,跟KO吊钩的铭文一致,但是跟搅拌机等都不一样。




【成员篇-推土机 Bonecrusher 】





注意手臂处细节的区别,这是KO遗漏的地方

注意上图箭头标注的区别
从上图来看,铭文部分KO推土机跟前面几个兄弟又不一样了,仅有HASBRO和80以及84的字样,难道原模来自于中国南海盐步?手臂的细节差别也跟对比贴中所使用的G1有区别。

延续上面提到的区别

注意推土机脚部内侧“1”号黄色箭头标注的区别



【配件篇】
其实早在KO大力神完整的在市场上放货之前,KO大力神的配件和纸品贴纸都就早已经为KO的制造者牟取了大量的利润,早在一把G1组合成员小枪动辄30块-50块的暴利时代,在EBAY甚至是TAOBAO 上悄无声息的通过销售配件赚取利润就已经比较常见了。

对比G1和KO的头部,你觉得哪个更像正版?
组合配件头部相似程度:★★★★☆


上图为组合头炮的区分,注意黄色箭头的微小差别
组合头炮相似程度:★★★★
这个部分我们比较了G1大力神跟KO大力神在配件方面的细微区分,甚至说是很难区分。我只能在拍照的之前先确定左右手的职责,哪一只手负责掌管G1配件,哪一只手负责掌管KO配件,偶然间的一次小枪的错位已经让我大汗淋漓,不得不通过热线帮助才得以区分开来,KO大力神配件的细节特别是电镀环节已经得到了完全的改善。


区分组合配件胸甲部分的差异
组合配件胸部相似程度:★★★★


区分组合配件裤衩部分的差异
组合配件裤衩相似程度:★★★


注意组合连接部件的区分,注意黄色箭头“1”和“3”所标注的细微区别
组合连接部件相似程度:★★★★


大力神用大枪的区分,注意黄色箭头标注
大枪相似程度:★★★★
注意大力神大枪的区分,G1的精细程度某些细节上反而输给了KO版的,不过正反两面的细微差别还是能够帮助大家在购买的时候区分的。




电镀导弹部分的区分,差距实在太小了
电镀导弹相似程度:★★★★☆
电镀导弹部分的差异非常小,找了半天从黄色箭头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出来,差距几乎等于0。如果不是双头导弹的末端稍微的不一样,我会很艰难的给5颗星的评价。


组合手臂部分的对比,注意黄色箭头部分
手臂部分相似程度:★★★★
视觉上很难区分,只有在插拔拳头和导弹的时候,才能领会原来KO很难将拳头和导弹分别固定在上面。注意KO的拳头连接孔的大小跟G1还是有差别的。






上面是六把小枪的对比,区别真的不大
成员小枪相似程度:★★★★
以前还可以用纹路或者精细程度来区分KO跟G1的配件区别,而现在的评测越来越难以用纹路的精细程度来区分了,部分KO配件精细程度超越了G1,纹路清晰准确。对于很大一部分以全配件为目标而在寻找小枪和其他配件的朋友们,我只能说祝你好运了。
【大力神组合篇】
拿在手里对比每个成员都会觉得KO是不是在走精细化的路线,每一款新的KO品的推出都距离G1的精细和标准更接近了一步,甚至当你拿到TFE系列中不成熟的作品还在怀疑TT社是不是要聘请KO的工匠们来完善自己的KO,TFE的作品线里诞生过让人极度失望的救护车和铁皮。

不过,有比较才有鉴别,接下来的部分完全没有办法用图片来描述,我只好用语言文字来尽量形容了,由于六个成员中有四个都有轮胎可以用力推动后在平滑的表面上滑行,这个滑行测试最大的差异,来自于G1的四个角色滑行顺畅平缓,四个轮胎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KO在借助后力的滑行中无法平缓向前,感觉像老百姓手工仓促赶造的翻斗推车一样。


如果说单体仿真接近完美,那么组合时候带来的就是巨大的心理落差了。首先是永远无法装卸上去的左臂(大力神本体),原因来自于在前文交代过KO大力神的通病没有解决的吊钩金属杆固定的问题,即使勉强装装上去了也无法承受左臂的重量,所以最对不起观众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在多次尝试以后始终没有办法展现给大家一个完整组合的KO大力神。

接下来需要用文字描述的事情更加离奇了,如果说组合KO大力神要花费掉3-5分钟的话,那么去摧毁已经处于组合状态的KO大力神只需要一根手指,不需要5秒钟全部搞定。

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超的模仿能力也代替不了科技的严谨性,在需要机械辅助设计或者叫做工业化设计的部分,比如卡位,螺丝孔洞的大小的吻合方面,G1做的相当完美,即使是南海版大力神的配件跟日版或者美版也可以完美混用。但是KO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诸多,比如拳头塞进手臂里不停的往外弹出而根本无法固定,比如在固定搅拌车的脚部连接件的卡扣的大小上面把握的并不到位,搅拌车即使勉强卡进位置,也很容易弹出。


这就是为什么,我把这套KO大力神叫做看起来很美的原因了,单体的可玩性比较高,而组合的可玩性就不敢让人恭维了。很显然模仿了外表而无法传承内涵,武侠小说中描述的外功有模有样,内功毫无章法来形容KO还需要提高的地方实在太合适不过了。
【结束语】
终于完成了这篇工作量巨大的对比评测文章,随着KO大力神在细节方面不断的修正,我也将陆续更新和补充文章需要补充的部分。
变形金刚本就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代名词,是一种理想,是一个系列的玩具,是一种精神,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慢慢的被G1特别是日版和美版G1的精工细作所震撼,虽然谈不上G1为尊或者G1王道的崇拜感,但是G1时代日版或者美版日产的玩具在收藏家眼里的价值却恒久不变。
如果说复刻的是一件批量生产的玩具,那么复刻的原型G1则更像一件纯手工打造的工艺品,特别是在G1时代备受推崇和追捧的大力神,在TFE即将复刻大力神的猜想漫天飞舞的今天,在KO高度模仿和仿真的今天,写完这篇文章,思路开始慢慢变得清晰。用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如果说G1是真正的古玩藏品,蕴藏了文化的底蕴跟工匠的心血才凝聚而成。那么KO则是刻意仿造和模仿的赝品,KO的出现只为偶然间鱼目混珠的牟取暴利。日复和美复则更像官方正式发行的仿古品。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KO仿品的出现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起码我们开始看到TFE系列在层出不穷的推出过往我们几乎无法奢求的角色诸如山猫,大都市,大力金刚等等,KO大力神的出现是否可以同样鞭策在产品策划上始终慢半拍的TT社再次跟上脚步呢? 最搞笑的事情莫过于此了,透过TFE陆续发行的角色比较过往复刻产品重量级的不同,隐约可以折射出来自中国上海的手工作坊般的KO作品,在暗地里给TT传递着无穷的压力,怀旧和热衷G1的复刻玩具依然有利可图,就看厂家有没有放眼过来,究竟是KO继续钻空子捞取G1热门人物玩具缺乏的暴利,还是TT迎头赶上弥补产品线的不足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笔者对待KO的看法】
最让新人理不清楚头绪的问题,我用自己的观点表达一下,欢迎发表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1. 首先我能接受 KO的玩具和产品,但是我无法接受KO的幕后黑手通过KO去高度仿真G1赚取买家未知情前提下的高额利润,大部分KO品诞生之初都是在EBAY上销售以求跟G1鱼目混珠,而当大家都发现KO了这件物品以后,转而在国内外明码标价的出售。
2. KO的幕后主脑经常抱怨,为什么KO作品的做工越来越好,品质越来越好,但是却跟过街老鼠一样在诸如TFCLUB,ACTOYS这样的国内知名TF站点人人喊打。原因只有一个,KO的作品单纯来讲并没有错,甚至超越了部分TFE的做工和质量。关键的关键在于制造KO这些物品的幕后的操纵者,他们主要将KO用于什么样的用途,在KO诞生之初就决定了KO悲哀而带有黑色的命运。
3. 每一件KO作品总销售量的30%在这件作品发布的前期赚取了70%的利润,而总销售量的70%在这件KO品被正式揭露以后,也许只能帮助KO的操控者赚取30%的利润。前期以假乱真混淆G1,后期大量批发以KO示人,这样传统的招式我们已经屡见不鲜了。
4. KO者背后的宣传手段--
在做工上比拼官方复刻,在价格上比拼G1正版,典型的中国古代赛马哲学,以己之长搏敌之短。这样的宣传手段如果拆分来看的确高明,如果逻辑清晰的分析则很容易识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