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业内以前已把这种捆绑销售的方式称为“结构票房”。为区别于偷票房、瞒票房、漏票房、挪票房,同时为“保持队形”,现在昵称为“劈票房”———《变3》和三部国产电影捆绑销售,同时票价总和不高于《变3》单片票价,同时分别高过最低票价限定,其实就不算违规。而影评人、编剧张小北在其微博上发表评论称,这些国产片的“这种优势是通过垄断、不透明和管制的方式获得的,因此,这个举动本身就破坏了稀缺资源分配的根本原则:公平。”他还表示,貌似观众没有受到利益的伤害,但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通过种种幕后手段对观众兜里的钱进行资源分配,等于是有人在替观众做投票和选择”,“劈票房”对于电影市场的伤害是“连锁和长远的”。
“劈票房”曝光后也迅速遭到了网友们的一致不齿。网友“雾满拦江”表示:“晕,前段时间有偷票房的,这个更狠,直接霸票房。霸天虎趴在擎天柱身上,无奈了……”
名词解释“劈票房”
《变3》和国产电影捆绑销售,总票价不高于《变3》原本的价格,同时分别高过最低票价限定。业内此前称之为“结构票价”,现在叫“劈票房”,以和“偷票房”进行区别。
网友大猜想
《变3》被绑架的票房
其他片逆增长的票房?
《变3》票房“被劈”不久,几部国产片就出现了集体票房“逆增长”的盛况,网友们不禁联想,这两者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关联。匿名马甲“电影人吐槽专用”爆料,“《变形金刚3》内地首周票房实际破了4.5亿,报了4亿,次周票房4亿,报了3.7亿……不算那些被转移和偷走的票房。《飞天》这样的逆增长奇迹还在继续上演,《杨善洲》、《郭明义》、《秋之白华》、《建党伟业》……一直延续到国庆之前。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
有网友直言,《变3》被“绑票”到底多少呢?“只要把过去两周票房逆增的国产电影总新增票房加起来即可……以千万为单位……”这话到底有几分靠谱,一个来自监票员的冷笑话或许可以提供点方向。那个冷笑话是这么说的,“某片监察到的少报票房,如果和某片与某片的票房相当,就无需上报了。”(还请各位自行领悟,本报不方便参与翻译)
知情人士说
28部国产片10亿目标
“《变3》票房肯定有分流,但并不违规”
《变3》票房疑云重重,它到底被绑架了多少票房?《飞天》、《杨善洲》等国产片的逆增长又是怎么回事?由于涉及的水太深,一位知情人士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前反复叮嘱,千万要匿名保护。据他解释,将《变3》与其他国产片一起放映的做法叫“双片连映”,类似的情况还有“组合套票”,只要两部片的总票价不超过单片票价,同时分别高过最低票价限定就不算违规,“那个人买的《变3》20块,《变3》的最低票价也就是20块。没违背最低票价,派拉蒙找也没办法,更何况人家还是本着推广国产优秀影片的目的。”
至于《飞天》、《杨善洲》等片的突然逆增,知情人称,在这个时间段爆发并不奇怪。近期举行的优秀国产电影展映活动涉及28部献礼国产片,既包括之前已经上映的《惊沙》、《歼十出击》,正在热映的《飞天》、《杨善洲》,也包括尚未登场的《钱学森》等片。这些影片分批上映,红头文件也是分批发放,“第一波是广电总局的,第二波是六部委的。两波下文,第二波下得比较迟嘛,还有转化为当地文件的时间延误。”
眼看着《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也将上映,“劈票房”会不会蔓延到《哈7(下)》的身上?知情人士表示这肯定是无法避免的,“28部片加在一起目标是10个亿,很多影院都接到了文件,只要不违反最低票价等基本原则,其他都可以放开手脚做,他们也是各出奇谋。你出一张票,把人家的名字划掉,写成另外一个名字,那种肯定是违规的。但是双片连映,或者包场看《杨善洲》,然后凭票根半价看《变3》,《变3》的票房肯定是有分流的,但并不违规。”
南都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截止到7月31日,28部影片目前已经上映16部,累计票房4亿出头,其中《建党伟业》单片3.69亿元,总体距离十亿还有很长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