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默片经典 朗钱尼的歌剧院幽灵不知道感动了多少哥特少男少女
说实话 摆着我真的不敢正眼看他!
太瘆人了,不是恐怖,是瘆人!
故事背景:
勒鲁于1911年发表的这部介于侦探小说和荒诞小说间的作品,从一个记者的角度,讲述了发生在宏伟壮丽的巴黎歌剧院的一个“鬼故事”。主人公埃利克天生畸形,遭到父母和社会唾弃,被好心的吉太太藏匿在剧院的地下室里,从此剧院不得安宁:钱财失窃,员工突亡,女歌手失声……剧院幽灵的传闻不胫而走。埃利克暗恋新星克里斯蒂娜,凭着自己超人的音乐天赋,帮助她一夜走红,无奈她早就心有所属。于是,幽灵在舞台上当众劫走了她……令人扼腕的人鬼爱情,骇人听闻的罪恶勾当,终将大白天下。书中有几个匪夷所思的悬念场景堪称经典,譬如剧院原大牌女歌星在演唱拿手曲目时竟然走调,癞蛤蟆般的鼓噪把型吊灯震了下来,当场砸死了看门妇而克里斯蒂娜被劫一幕,更是极尽幻想与荒诞之能事:全场观众在天籁般的歌声中感觉被插上了翅膀飞向高空,舞台一片黑暗,克里斯蒂娜神秘蒸发……
电影背景及影响:
1922年,该书第一次被好莱坞搬银幕,由因《巴黎圣母院》中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一角走红的朗·钱尼扮演“幽灵” 埃利克。此后,美国与英国又多次将其改编成电影。我国解放前后的两部《夜半歌声》电影也有着该书的影子。在众多的相关创作中,知名度最高、票房最丰的当推英国音乐剧大师安德鲁·韦伯谱曲的音乐剧《剧院魅影》。1986年,该剧在伦敦首演,由韦伯当时的妻子莎拉·布拉曼出演克里斯蒂娜,该剧一成名。
演员介绍:
银幕上的演员没有一个能像朗·钱尼这样向观众展现出改变形态的观念、承诺和恐惧……观众在电影中寻求种种体验和感受,而朗·钱尼不断变化的外表正刺激着观众的这种渴望。 ——大卫·汤姆森(电影史学家)
1994年4月,美国发行了一套纪念默片时代著名演员的邮票,票样上出现的人物包括鲁道夫·瓦伦迪诺、克拉拉·鲍、查尔斯·卓别林、约翰·吉尔伯特、哈罗德·劳埃德以及蒂达·芭拉等人,如果我们细心回顾一下,不难想起这些伟大的默片演员都在银幕上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作为演员的他们往往与他们所塑造的形象密不可分——以卓别林为例,当我们想到这位伟大的喜剧先驱时,首先印入脑海的无疑就是那位撇着八字脚的流浪汉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明星都可以被归入“本色演员”的行列。或许,在电影艺术初创的那个年代,电影表演艺术也尚显稚嫩,无论是制片人还是观众都习惯于在一个既有的框架内欣赏一位演员的演出。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在默片时代里有一位演员甚至连评论家们都称他为“千面人”,因为他的戏路宽广,总是在银幕上为我们呈现着一个个截然不同的角色,而且这些角色往往恐怖狰狞,也令到他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恐怖片明星——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朗·钱尼(Lon Chan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