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篇文以什么样的逻辑条理展开,我斟酌了满久,最后还是决定划分不同的话题,每个话题同时将4款玩具做横向比较的方式阐述。
枪形:
4款玩具的枪型形态都是高度仿真的手枪。
MC07


MC11


MC12,13




可以看到,玩具的枪膛,枪栓,枪柄花纹,螺丝位置等等诸多细节,都与真枪几乎一致。我不知道当时是否有授权这一说,在我猜想看来,Takara应该是得到了这些枪模的授权,才能将玩具做得如此仿真。
3把枪相比较,勃郎宁最为小巧,长约12cm,P38适中,长约17cm,左轮最为庞大,长约23cm
在枪体尺寸方面,所有玩具都不是与原枪等大,都是设计成了略小于原枪的尺寸(具体没有测量过,大概在0.8:1左右吧)。至于原因,我猜想是,对于这个比例,成年人拿在手上可能略微显小,但考虑到当时这类玩具的贩卖对象,是4,5来岁的小孩,这个比例对应小孩来说,自然是庞然大物了,拿在手上,必然也很有满足感。(其实就玩具来说,勃郎宁的尺寸可能略微显小,但P38,左轮,成人拿在手上已经不算小,要知道这些真枪的设计原本是考虑到欧美人的体型和手的大小,而对于亚洲人的体型来说,这个尺寸小孩玩起来可能都略显庞大了。)
变形:
能将枪的形态变形为机器人的形态,不用说当时,就算以现在的科技与工艺设计水平来看,仍然是能为止叫绝的设计。原因是枪型和人型,这两种形态的外轮廓变化跨度非常大,设计这种变形所需要的空间想象力自然非比寻常。个人非常佩服当时Takara的设计师能够设计出变形如此奥妙的玩具。
3款枪的变形都有一些相同之处:枪柄,通过抽拉、翻折,变形为机器人的腿部及脚部。枪膛的中断,通过旋转,变形为机器人的躯干。扳机部分,作为机器人的裆部。剩下枪膛的前部或后部,变形为机器人的上肢。
各自有所不同之处,首先是机器人的头部,勃郎宁是隐藏在枪膛中段之中,待前后两截枪管变形为手臂并往下翻折后,便能靠弹簧自行弹出。
左轮的头部,是位于枪后段的瞄准器凹槽,整个部件翻开旋转而成为头部。
P38则是隐藏在握把上方的弯折内,通过一组连接杆,可与枪体卡上,成为头部。
另有一些不同的是勃郎宁的腿是翻转式变形而成,
左轮和P38则是轴动的平移;
勃郎宁,左轮的手臂是枪膛的前后各自变来,另外,拳头还需要靠配件支持
(左轮的左臂还需插上额外的配件。)
而P38则是枪膛后部对称分开,再抽拉而成,拳头也隐藏在小臂之中,无需配件。
(说实话,仅用文字来描述这些变形方式,个人感到是非常吃力,也非常难以描述得详尽确切,真正这些玩具变形的奥妙所在,还应该是确实把玩过后,才能体会到的。)


